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。如果只是形式上的调研,就无法收集到“一手资料”,解决“一线难题”也就成了一句空话。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,开展调研务必要站稳群众“视角”,找准问题“症结”,结好运用“硕果”,让调研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胜势,让成果经得起党和人民检验。
吹走“雾里看花之糠”,见“人民需求之米”。现实生活中,有的党员干部调研虽然深入到一线,但仅仅停留在村(社区)层面,进不了群众家门、害怕进群众家门的现象仍然存在,如同“雾里看花”,找不准调研对象的“路子”,调研势必会“竹篮打水一场空”。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,调研需要的是“底到底”,只有多进群众家门、多坐一张板凳,多到田间地头、乡间小道,亲眼所见、亲耳所闻,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,找到破解问题之策。
吹走“形式主义之糠”,见“人民所盼之米”。在调研中如果一味地“踩点式”的“走马观花”“盆景式”的只看不问,不仅真实数据没有得到、问题没有真正解决,还会掉入蒙骗群众的尴尬境地。因此,广大党员干部在调研中不妨多瞄准群众的所需所盼,多开展一些“打井式”的调研,做到一根钻头钻到底,了解群众所想所急所盼,号准群众需求的脉搏,开出解决急难愁盼的“良方”。
吹走“虎头蛇尾之糠”,见“人民满意之米”。有些党员干部在调研中注重的是材料厚不厚、问题多不多、标题新颖不新颖,至于问题解决得怎么样并不重视。解决了多少问题,才是检验调研成功与否的关键。广大党员干部在调研中不妨多梳理“问题清单”,多制定一些“幸福清单”,少一些虚头巴脑,让调研成果及时“落地”,拉近和群众的“心”距离。(新余市渝水区委政法委 李伟)
关键词: